今年以來,新台幣一路強勢升值,不少投資人看著自己的海外帳戶數字,心裡卻沒有半點喜悅。
原因很簡單,過去幾年投資美股、持有美元資產的人,帳面都賺到不少錢,只不過遇到用錢時機,就需要把這些美元換回台灣,在前幾年新台幣很弱的時候,當然是賺價差又贏了匯率,不過今年完全不同,新台幣弱的時候怎麼贏,轉強就會怎麼輸,由於新台幣暴漲的緣故,如果要把錢轉回台灣,同時要承擔帳面虧損以及匯損,再加上台灣、美國市場高度...<詳全文>
|
今年看到新台幣狂漲,美元狂貶,你有什麼感覺?是出國玩還是趕緊海外下單買東西呢,或者把台灣的投資部位轉移到美元資產去?理論上這樣是沒錯,隨著全球幾十年來的發展,台美資金、資產及產業鏈已經緊密相扣,所以市場資金的流動大概也是二選一。
舉個例子來說,美國只要啟動降息循環,代表美國經濟情況相對疲弱,如果台灣持續升息且總經熱絡,美元就會出走到新台幣,造成美元貶值、新台幣升值的情況,其實跟現在就有點類似。反...<詳全文>
|
看到上面這張圖,你是不是覺得「美國政府數據」不可靠了?2025年五月一開始說新增15.8萬個工作,過沒幾天修正成1.9萬,六月也從14.4萬硬生生砍成1.4萬,本來經濟復甦還可以,現在直接變成慘慘慘,這種差距已經不是「誤差範圍」,根本是人為灌水對吧?川普還因為數據問題,最近直接砍掉勞動統計局長,可見這件事也不是為了新聞炒作,而是數字本身就有問題。
這兩個月,美國勞工部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幾乎可...<詳全文>
|
隨著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穩定幣法案,台灣也積極跟進,穩定幣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焦點。兩大主流穩定幣USDT與USDC分別掌握大部分市場份額,背後的中美角力與利益糾葛也逐漸浮出水面。透過發行穩定幣,美國與中國皆有望活化手中持有的龐大美債,從而解決短期債務壓力,形成新的資本競技場。從最新可以查到的美債持有情況來看,中國目前持有7600億美元,美國持有7.3兆美元,Tether(USDT發行商)則有1,250億...<詳全文>
|
當我們看完雀巢與伊藤忠這兩家跨國食品巨頭在通膨時代中的財報表現後,接下來,輪到台灣和美國的代表龍頭登場了。
統一企業作為台灣民生食品的霸主,幾乎涵蓋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餐;而百事可樂則不只是汽水,它背後還有樂事洋芋片、桂格燕麥與眾多零食品牌,在美國及全球市場都具備強大的品牌滲透力。這兩家公司在面對食物類通膨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是否也能像雀巢一樣,靠著品牌力穩穩賺?接下來將進一步分析它們的財報數據與市場...<詳全文>
|
如果你昨天傍晚刷盤後,還在想說怎麼兩支通路股一起打烊,那就是這則公告——兩家公司同步宣布7 月 15 日停牌,理由是「重大訊息待公布」,看到這邊無感的人肯定還是無感,但筆者長期研究這兩家公司及其競爭對手,腦海浮現的想像可多了!
首先是文曄在2024年以38億美元併購加拿大通路商FutureElectronics,2024年營收衝到9,594 億元、年增61%的新高,今年上半年營收繳出5,0...<詳全文>
|
從2022年開始,大家的生活應該都有很明顯的感覺,就是東西越來越貴了,特別是每天都一定要吃的食物,漲價的感受更是特別強烈。像美國在2022年時,食物價格一下子漲了超過一成,讓很多家庭都明顯感覺到錢變得不夠花;日本和歐洲這幾年的食物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物價始終降不回疫情前的水準。食物不像其他東西,可以省著不買,因為不管怎樣都還是要吃飯,所以一旦食物變貴,荷包自然更吃緊。
這篇文章就從各國的食品通膨...<詳全文>
|
前陣子我已經預測川普七月的行動,總歸一句話就是想盡辦法增加舉債的正當性,這需要用各種手段來達成,而貿易戰只是第一個工具,目前呢?其實已經玩到第二輪了,現在已經在搞虛擬貨幣了!
先簡單說一下,川普2024年申報財產的資料剛出爐,裡面揭露旗下經營加密貨幣跟NFT的事業體,包含銷售川普幣「$TRUMP」在內,貢獻超過6億以上的收入,另外他的家族企業也跑去跟Witkoff家族共同創辦WorldLiber...<詳全文>
|
對許多人來說,開間咖啡館是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一杯好咖啡、輕音樂、文青風格的空間,就能吸引客人上門、日子悠悠過。但現實卻遠比想像艱難。除了要面對租金、人力、原物料等高昂成本,咖啡廳經營還牽涉到供應鏈管理、產品開發、品牌經營等層層挑戰。更何況,台灣的咖啡市場早已接近飽和!競爭激烈,小店要和星巴克、路易莎等產業巨頭比拚,簡直如逆水行舟,開店容易、守店難,這才是真實的戰場,小心開了倒閉又幫這些大財團打...<詳全文>
|
咖啡(C1KC&)技術分析
還記得去年路易莎咖啡聲勢浩大的登錄興櫃嗎?結果最後卻在上櫃前無預警抽單,後續市場行情就開始逐漸疲弱,甚至品牌展店也開始停滯,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可能跟咖啡豆價格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市場數據調查,阿拉比卡咖啡豆期貨,在2024年底達到最高峰的每磅超過300美分,那可是27年的新高!結果進入2025年居然不跌反漲,持續飆漲到2025年二月的最高峰超過400美分,這也造成咖啡公司...<詳全文>
|
川普上任即將滿半年,從四月崩盤後沒多久,當時我預測川普會在關稅戰「打假球」、「吃豆腐」,結果現在一一實現,有興趣的可以去爬文一下,我是說真的,不會浪費你的時間,搞不好可能還會開啟你的財經新視野。
現在呢?大家開始在那邊馬後砲,本來說怕得要命,現在等局勢確定了,又開始畫圖說故事,這就好比有些投資專家看著K線圖,都是「看漲說漲、看跌說跌」,請問誰不會?你就去問ChatGPT就好,他的文筆可能比這些韭...<詳全文>
|
根據國際統計機構揭露的數據,目前全球股市總市值已經來到百兆美元以上的101.52兆元,換算新台幣超過三千兆元,在美國帶頭QE印鈔票的情況下,資金就會大量流入股市、房市,所以通膨效應會更明顯,你可能會好奇,比特幣呢?這是大家提到最新的數位黃金,熱錢是不是會進場拉抬?答案是正確一半,原因就出在胃納量,雖然熱錢相當多,但最新的總市值也才三兆多美金,所以資金確實湧入比特幣,但問題是股市規模太龐大,自然就...<詳全文>
|
台灣一直有人說要成立主權基金,如果參考國外投資有成的全球化主權基金,包含美國各州、新加波主權基金、挪威主權基金,甚至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諾貝爾基金、波克夏控股,每一個都長期投資為主,你做得到嗎?投資機關做得到嗎?光是這一點就被刷掉了啦!
而台灣一直在原地踏步,台灣從幾十年前就有人在喊了,但是最後還是只有國安基金,什麼都淪為嘴砲,大家只想「爽」,只會說一句廢話:「好羨慕國外的主權基金」但最...<詳全文>
|
投資ETF成為顯學,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以全台灣人數跟ETF受益人數相比,大概是每四個台灣人,就有一個人持有ETF,這相當誇張,無論是小朋友剛出生的教育基金,再到在職上班族首次投資就入手ETF,最後是高齡長輩退休越來越仰賴ETF,有錢人陸續把保單及定存。
這樣的情況下,投資ETF就開始發展成各種策略,這邊先說我個人不投資ETF立場,也不是說ETF不好,而是我在十幾年前投資股市的時代,根本就沒有無腦...<詳全文>
|
最近台幣瘋狂升值,這會讓美元資產遭受嚴重打擊,首先是投資美債的人,肯定是最慘,因為原本債券行情已經夠差了,但現在不僅僅是美債下殺的問題而已,連台幣也跟著狂飆,這就會讓美元資產縮水。
近期1美元最多可以換到33元新台幣,但現在已經變成一美元換30元新台幣,這等於是10%的跌幅,我簡化一點來舉例,如果你持有台幣資產,那等於漲了10%,但如果是用33元換到1美元,那現在只能1美元只能換回30元的台幣,...<詳全文>
|
股市在多頭時期,你想怎麼配置都可以,甚至是逢低加碼凹單,總還是能靠著微笑曲線把虧損賺回來,只不過遇到系統性崩盤怎麼辦?好比這次川普關稅的無差別攻擊,又或者前一次2022年股債雙殺年該如何是好?
這兩次都有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但重點是國安基金五千億,如何救現在台股的超額規模?
2025年二月台股上市股票總市值最高是76兆元,現在經歷貿易戰前期已經縮水到68兆元,市值蒸發10%。
再來是「定...<詳全文>
|
說到債券投資,這個起源是美國政府率先發起,最早可以追朔到1775年的美國獨立建國革命,主要是為了推翻英國政權的控制。
當時美國政府跑去找法國、荷蘭借錢,用來支付戰爭費用,最後也幫助美國獨立成功,到了1783年,美國國債來到4,300萬美元的規模。
後來在美國南北戰爭、一戰、二戰之後,債務也越來越高,甚至直接作廢金本位的價值,因為美國經濟低迷必須靠QE救市,但金本位設定國幣跟黃金要有一定的兌換比...<詳全文>
|
台灣經濟起飛時代是從1960年開始,國內各種工業及經濟活動蓬勃發展,一直強到1970年,接著股市、房市也開始飛天,我們從總經數據來看看。
說到經濟起飛的時代背景,主要是台灣開始被國際排擠,因此不得不做出改變,以出口佔GDP比例就很明顯,1960年以前佔比才9.6%,1960年以後增加到24%,1973年以後增加到五成附近,與此同時的儲蓄率也跟著變高,從1960年以前9.9%成長到三成以上...<詳全文>
|
挪威主權基金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主權投資基金,也是各國投資經理人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2024年全年獲利高達挪威克朗2.51兆元(相當於新台幣7.82兆元),全年報酬率高達13.1%!相比2023年剛創下挪威克朗2.2兆元新高(相當於新台幣6.85兆元),也再次刷新紀錄。
從1998年成立至今來觀察,除了少數重大空頭年之外,其餘報酬率都維持在正數,而且虧損之後,總是可以賺回更多,好比2008...<詳全文>
|
這幾年市場老手常常告誡,投資千萬不能融資、融券,融資就是手上錢不夠買現股,所以券商借你六成或五成買股,通常放款到六成多是上市股票,而五成則是上櫃股票居多,自己準備剩下的資金,好比買房或質押一樣,都有維持率的問題,只不過房地產比較沒差,因為政府會保護房價不輕易下殺,所以遇到房價下跌,也不用算維持率要斷頭補錢。
再來談談高點下殺的風險,如果買現股就沒差,反正殺下去,頂多變成壁紙,因為買股票的錢全部都...<詳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