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記得去年投資海運股的氣氛,大家幾乎都在喊「平穩成長」,雖然營收高、但獲利率卻沒有特別亮眼,但ETF大軍加上散戶爆買的帶動之下,似乎就充滿自信,甚至還有一檔專門買海運股的ETF,讓人忘了2020年以前的海運產業是如何慘淡蕭條。時間來到2025年,長榮熱度依舊不減,目前也是權值股之一,大型ETF也長期持有中,並沒有因為獲利動能趨緩而退場,但這幾個月以來的海運討論度已經消失,大家除了應該習慣市場...<詳全文>
|
還記得我2025年7月21日發布的鴻海文嗎?「機構喊鴻海目標價300元!為何我算出來是高點是340元?」當時利用產業面、基本面的價值投資角度,抓出本益比區間,其實我文章都說很明白了,雖然我也猜不準行情,但是有一個公平客觀的依據,總比整天劃線唬爛好多了。結果運氣就是這麼好,文章發佈時間在2025年7月21日盤後,也就是隔天才開始驗證行情,結果呢?7月22日收盤162元就是最低點啦,現在已經195元...<詳全文>
|
最近幾年國際地緣風險持續升溫,從烏俄戰爭到台海情勢,美國每年都在不斷提高國防預算,以維持全球軍事影響力。最新資料顯示,美國近十年國防預算已經累計成長超過30%,2025年更創新高來到約8,500億美元,占GDP的比例持續拉高。
台灣同樣不甘示弱,國防預算從2020年開始快速攀升,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的6068億新台幣(約190億美元)。而在這場國防預算加碼競賽中,擁有高端技術與成熟供應鏈的美國軍...<詳全文>
|
最近在金融圈、科技圈,越來越常聽到「零信任(ZeroTrust)」這個名詞,你有聽過嗎?這是當今資安防禦的新主流。
簡單來說,以前的網路防禦邏輯是「城牆式思維」,只要你在公司內部網路,就被視為自己人。但現在駭客太聰明了,一旦進入系統內部就像拿到門禁卡,橫行無阻。所以零信任的核心就是:「無論你是誰、在哪裡、用什麼裝置,都一律驗證、授權、持續監控。」
這本來只是一個「概念」,而且一直是空談,但在疫...<詳全文>
|
最近媒體紛紛將鴻海的目標價喊到300元,甚至更高,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但坦白說,這些喊價往往是為了製造話題居多,為了收視率考量,實際上缺乏基本面的支撐,本夢比居多,所以本文將撇開這些無稽之談,從鴻海基本面數據與營運表現,客觀理性來探討投資價值,回到「本益比」來看。
鴻海(2317)每月營收
從營收數字來看,截至2025年6月,鴻海當月營收5,402.36億元,雖然月減12.26%,但年增仍...<詳全文>
|
最近街口支付爆發倒帳疑雲,許多消費者擔心資金安全紛紛停用,也意外開啟了一個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目前國內電子支付市場由街口支付領跑,根據金管會最新揭露數據,街口支付及一卡通支付的市占率在伯仲之間,遙遙領先其他業者。然而一旦龍頭因為信任危機倒下,市場空出的巨大份額,勢必吸引其他電子支付業者積極搶攻。
根據金管會最新揭露的數據,截至114年5月,國內電子支付市場使用者人數總計約為3,263萬...<詳全文>
|
面對地緣政治的動盪,投資台股難免讓人心驚膽戰,但即使如此,投資仍然是必須的課題。若想要有效分散風險,轉向美股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只不過,對我而言,「無腦」投資ETF絕非首選。過去十幾年來,我始終堅持個股投資策略,透過深入分析與精挑細選來獲得報酬。這一次,我要帶大家深入了解的是美股金融股的龍頭企業,而談到金融巨擘,自然要從全世界規模最大又最老的摩根大通說起,只說規模最大你可能無感,先用台股上市金融股來...<詳全文>
|
台積電表定2025年7月17日舉行法說會,並在會中報告第二季財報,在這個空窗期,雖然六月營收也還沒公告,不過我們就先來研究一下,算算第二季EPS大約會是多少,也看看有可能會漲到多高,文章開始前,我先說清楚,接下來談談台積電股價,絕對不是瞎七八亂扯,或者自己亂訂一通,但也不代表我一定是對的,要是到時候數據很精準,請回來看我文章幫我封神!至於差太多,我就繼續檢討努力。
先從年報資訊看看公司的競...<詳全文>
|
近年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政府無不加碼國防預算,加上經濟持續成長,各國政治角力也延伸到軍備競賽,因此軍工產業也邁入長線成長週期。台灣同樣不落人後,國防自主政策推動之下,軍工題材躍上資本市場鎂光燈,相較過往軍工產業門檻高、進入者稀少,政府開始擴大招攬國內有能力的廠商進場研發,如今有多家民間企業成功切入國防供應鏈,也在近期的股市注入新動能,包含軍用通訊、資安防禦、車載系統或無人機等應用,不過相關概...<詳全文>
|
金融股通常什麼時候才會受到注意?通常都要台股創新高,金融股才會受到矚目,等大家開始進場通常都是高點下跌,好比今年以來的金融股表現,指數上漲超過2%,參考研究市場的動態,這時間當然要來研究研究。
個股比較
不過如果仔細看今年的金融股表現,很多都因為市場震盪而導致ESP衰退,但還是有獲利成長的焦點,前五月EPS維持年增的有玉山金及彰銀,但為什麼就只有他們兩家成長?這背後原因當然不只是升...<詳全文>
|
2025年已經來到六月,這等於台股上半年即將結束,川普上任也快滿半年,目前的ETF績效如何呢?0050目前進入分割階段,所以已經沒有報價,要下週三才能重新交易,並且以切成四等份的價格姿態出現。不過話又說回來,2025年的投資績效還是績效,這跟分割也沒什麼關聯性,0050今年以來的績效還原股息是下跌2.3%,台積電則下跌2.34%,跌幅都差不多,買大盤指數就一樣維持過去的節奏,在四月殺完之後,又慢慢...<詳全文>
|
個股比較
最近市場焦點依舊是AI股,依舊是輝達,而台股跟著連動的重點當然還是台積電,不過最近大家都忘了,2023年崛起的廣達,靠著AI伺服器飛黃騰達,也造就00878繳出成立以來的最強績效,所以AI最大的隱形冠軍,肯定不能忘記廣達。以2025年至今的走勢來看,輝達、台積電、廣達確實走勢相當一致,但殺最慘的就是廣達,年初到4月9日的跌幅接近四成!一來是漲了好幾年,從不到百元翻了幾倍上去,二來是大家...<詳全文>
|
去年我早已提過,AI概念股要落地,成為實際運用,就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電腦系統或伺服器階段,在這些基礎建設完善之後,接下來就是實體的應用,所以當時提到全球工業電腦龍頭研華才是隱藏版的AI概念股,但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更獨家的個人觀點,先說「為何是個人」,原因是沒參考其他機構清單或AI概念股,所以不會跟大家一樣只會無腦講台積電或鴻海,如果期待看的是熱門股,那可以先轉檯了。
研華(2395):從公司...<詳全文>
|
本週來寫金融股專題,這次我們要找的是抗跌金融股,原因很簡單,金融族群本身就是跟著股市發展的景氣循環股,在大盤最近大跌又大漲的情況下,金融股也坐了好幾趟雲霄飛車,不過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金融股就是跟著股市發展,當全世界的經濟活動越頻繁,金融股就能賺到更多錢,但問題就來了,金融股賺到市場的錢,但也同樣必須承受市場空頭的襲擊,因為金融業可不像韭菜這麼開心,投資部位超過百萬的如同鳳毛麟角,隨時就是我出場了...<詳全文>
|
投資ETF是無腦輕鬆投資嗎?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原因是ETF本質是基金,背後就跟操盤手以及市場波動具有高度相關性,所以無腦也是主觀認定,也就是自己覺得無腦就無腦,但如果投資至少三年以上,或像筆者已經超過十幾年以上,怎麼可能真的傻傻無腦放著不管?
真的會無腦不管,甚至在崩盤還有空發社群梗圖,通常有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本金超小,這種就不用多說,如果投資沒有超過新台幣百萬以上,我都覺得是在「玩」,因為...<詳全文>
|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之後,積極展開對全世界吃豆腐的貿易戰,一堆外銷為主的企業紛紛中槍,包含美國靠進口維生的中小企業也開始吃不消,最後當然就是美國人民被轉嫁關稅的通膨,造成實質購買力的薄弱。
不過在這些情況下,雖然多數外銷為主的產業被搞到,但只要成為產業大咖,通常就不怕這種影響了,反而川普越鬧越有錢,例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積電,這幾年業績主要來自美國尖牙股,貿易戰的成本肯定會被堆疊上去,只不過美國尖牙...<詳全文>
|
觀光餐旅(^034)技術分析
最近台股慘殺,觀光餐旅一樣慘,但其實族群下殺的時間更早,2024年上半年就已經是高點,所以一年後的現在遇到崩盤肯定又更慘。如果從投資角度來看,當指數一直爛,整個族群就不會有資金湧入,股票自然很難出現什麼昂貴價。只不過族群爛,也不代表公司營運就會爛,好比餐飲業,先前也有幫大家介紹過,國內產值逐年穩定創高,餐飲漲價潮,不僅是缺工以及原物料高漲所造成,包含房價上漲也會導致...<詳全文>
|
在多頭的時候,大家才喜歡投資金融股,在空頭的時候,投資金融股就像看到鬼一樣,多數人也是逃之夭夭,不過金融股本質就是景氣循環股,盤勢差的時候,金融股表現就會跟著爛,以價差操作或長期投資的角度,當然買在金融股爛的時候最好,這道理就跟2023年以前的AI股雷同,過去AI股就是電腦代工業,在疫情紅利結束後,獲利真的有夠慘,但也因此殺到低位階,而坐擁高殖利率,因此高股息ETF才會跑來買。
進一步來延伸,現...<詳全文>
|
過去我有多次提過,ETF優點是跟著大盤漲,但缺點是下殺同樣逃不掉,顯然,川普關稅戰之後,證明了這件事,不管怎麼配置ETF的一樣,而且連債券都殺,這也已經是考古題,因為2022年就已經發生過股債雙殺,因此對於這次的股債雙殺,說真的,一點也不意外,股債配,就是看誰跌得快而已,債券通常都跟VIX一樣,恐慌出現時,就是漲一下下,等到利空鈍化之後,債券又開始軟趴趴。
但這次債券的情況不一樣,而過去不少論文...<詳全文>
|
很多人平常投資都不喜歡避險股,等崩盤時,才想到這種股票真正好,舉例來說,之前我寫過中華電信,不管怎麼樣,股價就是定在那邊,空頭也跌更少,因為恐慌資金會湧入,三大法人遇到大盤不妙,也會馬上移動資金到電信股,除了抗跌,還有配息穩定的特質,而這次要跟大家另外介紹台灣大,這是國內電信業的二哥,也有同集團的MOMO電商,對照中華電信的單調,台灣大擁有兩大獲利來源,而且一樣不怕川普「衝康」,因為台灣大獲利來源...<詳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