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不管是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又或者是說到真正大起又大落的個股,市場始終在乎宏達電,總是讓人有相當複雜的感情。股價在台積電長年在60~70元水位時就兩度破千,HTC是世界上第一款搭載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手機,曾是某個年代與蘋果、三星並列的三本柱。隨著市場變化與策略失誤,宏達電的光環也漸漸黯淡,至今依然也被市場評價為落難股王。
手機霸主如何崛起與如何被遺忘...<詳全文>
|
市場不是每件事都發生,但可能會發生的事,你都得做好準備。就好像在2022年以前,股債雙跌只是罕見的歷史事件,結果那年還的真的遇上了。
當時指數回檔三成差點跌破12682,長債也跌了個26%。幸好有多策略,我個人全年總結還算是小賺,但主要靠的是〈終極波段〉開槓桿賺了3000多點,來打平〈投資組合〉的一度回檔約兩成的虧損(補充一下,黃金上漲還是發揮了功效)。
市場走空時股票下跌很合理,債券卻沒有發...<詳全文>
|
你應該會聽到很多人會感嘆投資要越早開始越好,但很多人不知道,早點開始也未必會有滿意的成果。
我大概在20年前就跟朋友一起研究投資,不只是股票,還包括那時候還是新商品的期貨跟選擇權。出發點只是下班還要研究選股,太累啦,也沒現在這麼多工具跟軟體可以用,就只做指數型商品了。
那個年代是沒有夜盤的,常常聽說會有一開盤就跳空的刺激事。我自己雖然沒有什麼系統性的做法,要當天沖掉就平倉,感覺不錯就留過夜,還...<詳全文>
|
如果你相信AI不只是炒作,而是科技巨頭真金白銀押注的大趨勢。那麼一直以來相對冷門的工業電腦(IPC),就是AI革命中值得期待的綠葉題材。
同樣都是電腦,相對於個人電腦主要用於辦公、娛樂或個人運算,追求多功能、成本控制與相對較快的更新迭代。工業電腦的使用背景則要求更嚴苛、不可中斷的環境運作,如工廠自動化生產線、醫療檢測設備、交通監控系統、軍事防務系統等。這些應用場景往往需要全天候長時間穩定運作,且...<詳全文>
|
前情提要:市場永遠會有你沒看過的大場面,但行情搶得快,都不如策略做得巧
好久不見了,去年和你分享過我開始學投資的故事。記得是我前老闆跟我強調投資真的很重要,還鼓勵我開始聽楚狂人的Podcast呢。不過他的本金比我厚,期貨保證金可以放比較多,我自己則是常要擔心被追繳。為了找成本更低的槓桿商品,才遇到了OPMAN社團。
我從毫無基礎起步,花了半個月看課程,3個月用小單練習策略、適應這項靈活而多變的...<詳全文>
|
我是個早八晚八的園區工程師,小時候家裡比較傳統,直到出社會之後才知道投資的觀念有多重要。差不多是疫情前後,我才開始注意投資的事。原本想過房地產,但覺得要花太多時間而作罷,才開始看股市投資這些。
自己跌跌撞撞地摸索,最後我只學會追熱門股,追了兩年是時好時壞。直到同事介紹玩股網給我説,這個網站很不錯,我還是半信半疑,有這麼佛心的網站嗎?觀望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慢慢開始聽節目,看文章。
其實我也有視聽...<詳全文>
|
我從職軍退伍後,當過一陣子保險經紀人,但幾年後就覺得有點卡在瓶頸。正好與女友討論到結婚成家,就轉換跑道去上市櫃傳產工作。放棄拼獎金的生活,還是希望自己能多一份收入。婚後,我上繳八成的薪水,剩下兩成繳完保費後,一半固定存自家公司股票,另一半則是自己研究投資,可惜我讀了各路門派精華,雄心壯志買進的熱門股,幾乎是全軍覆沒,幸好存股部位還算是穩健成長。
隨著兩個小孩越來越大,很快他們就要上大學了,屆時就...<詳全文>
|
在關稅仍前景不明的背景下,進口車關稅是否重新談判,連帶對整體汽車市場版圖的影響,都成了關注焦點。在貨物稅與關稅明朗之前,消費者翹腳捻嘴鬚,貿易商也不敢貿然清關,2025上半年車輛銷售衰退14.4%,跌破20萬輛大關。
這個觀望是值得的嗎?畢竟對消費者來說,目前台灣進口車需負擔17.5%的關稅、25%的貨物稅與5%的營業稅,車價超過300萬的話,還要再加一個10%的特種貨物與勞務稅,以及相關的技術...<詳全文>
|
訪談/玩股網股期雙分析師張銘忠
台股6月營收幾乎已全數公布,接下來市場焦點將轉向8月中登場的Q2財報季。對投資人來說,這段空窗期反而是一個提前佈局的黃金階段。比起等半年報出爐再來反應,更聰明的做法是從營收與成長趨勢中,搶先找出「表現穩健、趨勢向上」的潛力股,掌握下半年主流方向。
尤其在目前市場風格快速輪動、消息面多變的情況下,單月營收年增、搭配上半年累計營收也年增的個股,具有相對明確的基本面優...<詳全文>
|
這半年來不管是股票、債券甚至美元,波動之大足以讓老手與菜鳥一起懷疑人生。而當全球資金市場進入不確定性提高時,投資人總會開始尋找相對穩定、有價值的資產來避險,市場的目光再度投向黃金,這個上千年以來的貴金屬代表。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截至2024年底,黃金價格已連續兩年維持在歷史高檔區間,2024年全年上漲超過13%,2025年初甚至突破每盎司2,400美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對不少人而...<詳全文>
|
剛出社會那陣子,我其實很迷惘。說真的,我從來不是積極的學生,勉強混張文憑,算是對爸媽有個交代。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專長,畢業後就找了份輕鬆、準時下班的辦公室工作,總覺得一天一天過就好,幸好時間還很多。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是個投資人,因為我還是將投資與賭博畫上等號。直到某天不小心刷到一支講通貨膨脹的短片,我越想越緊張,雖然我現在物慾不高,偶而存到錢還可以吃大餐、出國玩,但如果錢越來越薄,以後想買的東...<詳全文>
|
企業不只要用電,更因當代永續發展潮流,如ESG、RE100倡議、碳稅等全球性的目標,都提升對於綠電需求。而在台灣,光是台積電在2023年用電量約230億度,幾乎全包下了同年台灣綠能發電量(267.10億度)。隨著AI發展,預估台積電2030年用電量將成長到330億度。能源需求強勁成長,許多綠能環保產業也紛紛出現。
但同樣是綠電,市場資金卻很少關注太陽能,儘管這是最早被商業化運用的再生能源之一,也...<詳全文>
|
與談/經典期指當沖社團老漁夫 https://lihi1.cc/8sytq
早在川普於2016就任美國總統後,市場就流傳著「川普投顧」的戲稱,市場波動並隨著推特發言起舞。當他在2024年時,市場看似做足了準備,然而當關稅戰大戲登台,川普仍是虐人千百遍。不都說市場裡沒有新鮮事,川普也是老面孔了,為什麼市場還是如此敏感與脆弱?
這不是錯覺,只是一場更熟悉、也更失控的走勢。川普重回美國白宮,情勢卻...<詳全文>
|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唱片銷量是一個歌手成功的標準。但隨著數位音樂與串流平台崛起,音樂商品便經歷顛覆性的轉型:以前只有少數人能擁有的高單價音樂商品,現在能無限重播下載,免費都不一定有人聽,那誰會掏錢買音樂?但實體專輯銷量雪崩同時,也代表消費門檻降低,還因為串流平台,能接觸到接觸到更廣大的消費者。
歌迷消費習慣改變,也讓音樂公司與藝人不得不尋求新的收入來源。而音樂被複製而貶值的同時,則襯托出演唱會...<詳全文>
|
與談/短線飆派社團軍團長 https://lihi1.cc/klCS0
每年6-8月是台股所謂的除權息旺季,上市公司會將企業盈餘透過現金(股息)或股票(股利)的方式回饋股東。在除息日,個股將扣除現金配息的額度而股價下滑,也就是所謂的「蒸發」。差別就在於,若股價能順利完成填息,漲回除息前水位,那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就能既賺股息,又賺到價差。
不過,是否參與今年除權息行情,或許比以往更需要考慮大環境...<詳全文>
|
金屬機殼廠可成曾是蘋果iPhone、iPad等產品的供應商,歷史股價最高至400元,離全年千億營收僅差一步。但正如同所有代工廠的宿命,上有客戶砍單要求「共體時艱」,下有中國同業殺價競爭的紅海。2020年,可成做出戲劇化決定,將兩間中國泰州廠出售給藍思科技,正式退出蘋果供應鏈,交易金額約14.27億美元。由於泰州廠占可成營收約四成,且售廠後將退出iPhone供應鏈,一度震撼業界。可成則視此為轉型契機...<詳全文>
|
我對股票並不陌生,除了是金融本科系,家人會買,朋友常聊,工作也在這個業界。偏偏台股站上萬點、突破12682時,我卻只能空手心癢乾瞪眼——因為我在投信工作,買股票要跑流程申報,非常麻煩,直到換了工作,解除限制才開始自己進場。
畢竟也扎實的學過會計,我看基本面與財報都比其他投資人快,也是有賺錢的。但我還是覺得很累,再加上那時候在存頭期款,也不敢投入太多資金,結果是花了很大的力氣,一整年下來價差也只賺...<詳全文>
|
根據統計,台灣人投資ETF的規模足夠蓋50座台北101,但也因為種類多元,最常被提出的問題之一,就是「投資0050或0056,哪個比較好?」與其比較商品,智富月刊社長林正峰在網路理財節目《財富狂犇》點出報酬率的盲點:以10年以上的累積報酬率來看,0050確實報酬率遠勝0056,但若將觀測週期縮短至3年,差距就縮小到10%左右。
林正峰自評為積極型投資人,早期以個股投資為主,後則因工作忙碌而調整...<詳全文>
|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在看股市,看著看著就⋯⋯金融海嘯了。
雖然那時候沒什麼錢,但還是能感受到氣氛是很驚人的,整個環境也跟著蕭條了起來。雖然我也算是在蠻大間的電子業,還沒被無薪假掃到,但也是有裁員跟虧損的消息,更不敢想要投資的事。
大概有十幾年的時間,我都是隨便做,輕鬆玩:理專推薦的基金、朋友報的明牌,投資就是別人說什麼好,我就試試看。不會受傷,但也沒有參與感。直到成家買房,資金也充裕一點,可以...<詳全文>
|
與談/台股動態平衡社團 東尼STOCK lihi2.cc/GuhFn
市場經歷對等關稅四月重挫與五月反彈,當新聞聚焦川普一言一行時,各大ETF也就趁機換股了,將近1.8兆規模的資金流動,你有把握這次的「吃豆腐」行情嗎?
所謂吃豆腐行情,這是一種透過預判ETF將在換股標的先行卡位,趁著ETF換股的股價波動,待ETF買盤推升股價後賣出,以賺取短線利差的交易策略。尤其出現去年許多規模破千億的大型E...<詳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