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之前提醒過大家嗎?大盤在節前往往容易出現賣壓,尤其是那些軋空股,賣壓會更顯著。像金居(8358)、中光電(5371)這些個股,在7、8月期貨市場強攻時,空單持續增加,如今進入9月底,面臨連假效應與期貨結算壓力,金居在9/12大幅震盪16%,今天更直接打到跌停,中光電一度大跌近9%。
這不是巧合,而是市場規律。
當你懂得觀察現貨與期貨市場的互動,你就能推敲出多頭會延續多久、什麼時候該小心風...<詳全文>
|
台股創歷史新高!美台將達成關稅協議催化行情
本週台股持續創高,指數最高攻抵25,541點,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週五(9/12)盤中更受到美國商務部長釋出「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的訊息激勵,市場資金湧入權值股,台積電(2330)強勢衝高至1,260元,成為盤面焦點。另一方面,市場關注關稅調降後,受壓抑的汽車族群,在歷經前期修正後,迎來「利空出盡」的買盤回補,股價止跌回穩。
被動元件、矽晶...<詳全文>
|
華孚(6235)在9月10日召開法說會,透露取得大型訂單。總經理甘錦添樂觀表示,公司已拿下日本商用無人機品牌的馬達機殼長期訂單,將於明年第一季起量產出貨,合約長達十年。這項切入熱門無人機市場的新業務,結合原本車用機殼業務受惠於電動車需求提升的題材,進一步大幅激勵市場信心。消息公布後,華孚隔日(9/11)開盤即跳空,一字鎖漲停至66.1元。
近期無人機題材已成為股價上漲的「密碼」。上週義隆(245...<詳全文>
|
2023年隨著OpenAI的爆紅,台股AI相關股票曾經掀起一波飆漲熱潮,其中以艾訊(3088)與凌群(2453)最早發動。然而在2024年之後,大多數AI概念股股價陷入修正,熱度明顯降溫。這類先漲過的AI股,市場資金不再追捧。讓我們來看看,工業電腦廠艾訊(3088)與軟體服務商凌群(2453),究竟有沒有機會把四月的關稅缺口給補上!
艾訊:匯率影響下的隱藏實力
工業電腦廠商艾訊今年上半年營收3...<詳全文>
|
台股創下新高,許多人原本期待的AI泡沫並沒有發生,市場依然強勢。就連大家擔心的九月魔咒也沒有來,反而是指數一路往上衝。但大多數投資人卻面臨同一個困境:
明明看著行情上漲,你卻因為資金全都擠在少數的AI、軍工等族群,例如PCB、BBU、散熱、機器人,以及AI無人機與無人艇,而感到無所適從。這讓分散投資的人難以獲利,那些不敢追高、不敢買強勢股的人,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獲利從手中溜走。
眼睜睜看著台達電...<詳全文>
|
甲骨文(Oracle)強勢上修點燃行情
今天台股再度上演AI狂潮,大盤在台積電領軍下創高,AI伺服器供應鏈則成為盤面最火主流。關鍵催化劑來自於美股Oracle(甲骨文)昨晚公布財報,將OCI(雲端基礎建設)全年營收成長率由70%上修至77%,並預期全年收入可達180億美元,剩餘履約義務(RPO)成長了359%,暴增至4,550億美元。這些數字意味著未來兩三年AI機房建置將進入加速期,伺服器訂單需...<詳全文>
|
凌華科技(ADLINK,股票代號:6166)成立於1995年,是台灣第三大工業電腦與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供應商。總部位於桃園龜山,營運據點遍及北美、歐洲、亞太及中國,主要產品包含電腦模組、工業主機板、資料擷取模組與完整系統,應用領域涵蓋自動化、醫療、交通、軍工等。
近年來,凌華積極投入邊緣人工智慧(EdgeAI),並與NVIDIA、Intel、聯發科等國際晶片大廠合作開發AI模組與邊緣系統,是NVI...<詳全文>
|
自從AI成為市場主流後,「一顆蘋果救台灣」這句話逐漸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輝達救台灣」或「黃仁勳救台灣」。同時,不少供應鏈廠商也開始選擇放棄蘋果訂單,轉向其他產品領域發展。如今,當人們談到老牌蘋果供應鏈時,大多只會想到鴻海和大立光這兩家指標性公司。
然而,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投資蘋概股的煩惱從未停止。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每次心想「蘋果發表會結束了,蘋概股該漲了吧!」於是急忙在發表會前一天買...<詳全文>
|
記憶體族群早盤再度強攻,延續上週氣勢,DRAM雙雄華邦電(2344)與南亞科(2408)一開盤即強勢漲停。華邦電更是一度直衝漲停24.8元,創下一年新高價。雖然漲停未能封住,盤中甚至回測平盤附近,但隨後買盤再度湧入,最終收漲逾9%,成交量高達43萬張,登上全市場成交量冠軍。
相比之下,南亞科早盤同樣一度亮燈漲停至58.3元,但隨後獲利了結湧現,股價翻黑又回穩,收盤僅小漲不到1%,成交量達33萬位...<詳全文>
|
川普即將宣布半導體與晶片關稅,市場屏息以待
美國總統川普表態即將宣布半導體與晶片關稅政策,傳出將針對未在美國設廠的企業課徵高額關稅,數字相當可觀。市場樂觀看待台積電將豁免稅,週五台積電率先上漲。
封測雙雄震盪,欣銓接棒走強
上週京元電(2449)股價超車日月光投控(3711),形成市場焦點。本週雙雄同步進入震盪整理,資金轉向欣銓(3264),股價強勢上攻,帶動整體封測族群熱度。日月光投...<詳全文>
|
2025年9月27日至10月26日之間,台股將迎來「密集連假潮」。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竟接連出現四個連假:
教師節連假(9/27~9/29):休3天
中秋節連假(10/4~10/6):休3天
國慶日連假(10/10~10/12):休3天
光復節連假(10/24~10/26):休3天
投資人除了熟悉的「九月魔咒」之外,更需要注意到今年罕見的「連假密集效...<詳全文>
|
為了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群體免於過度負擔,金管會已正式公告自9月15日起,將中租-KY(5871)、裕融(9941)、和潤企業(6592)、日盛台駿(6958)等4大上市集團旗下共13家融資租賃公司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適用範圍。這項新政策的核心在於加強監管,讓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在選擇融資租賃產品時能夠更清楚理解條款與風險,並獲得更多保障。新規包括不得拒絕民眾提前清償、契約與廣...<詳全文>
|
今年下半年,ABF三雄欣興(3037)、南電(8046)、景碩(3189)受惠BT載板缺貨,帶動股價向上走高,其中南電被市場認定為最大受惠者,但近期卻出現連續下跌,漲幅最大的南電四個交易日震幅達18%,欣興、景碩則是14%左右,
基本面驅動因素:
隨著AI、高速運算(HPC)需求爆發,ABF載板出現結構性供給不足。例如關鍵材料T-Glass玻纖布短缺,讓BT載板和高階ABF載板供不應求。載板廠...<詳全文>
|
鴻海(2317)股價再度跌破200元關卡,月線連續兩日失守,市場對其成長動能存有疑慮。過去三年,台灣廠商幾乎全面投入AI伺服器代工,形成「NB代工大舉轉進AI伺服器」的潮流。廣達、緯創、技嘉、神達等公司藉由AI伺服器業務紛紛繳出高成長的EPS表現,但在今年第二季,受台幣強升影響,普遍出現毛利率與營益率下滑的情況。唯獨鴻海逆勢成長,讓市場對其在AI伺服器業務爆發、成本結構優化,以及即將於9月10日(...<詳全文>
|
九月魔咒在第一個交易日立刻上演。今日(9/1)市場焦點集中在金居(8358),因為該股將在9/2結束處置、恢復正常交易,原本市場期待解禁前夕能先行醞釀行情,卻沒想到反而提前出現暴跌走勢。更雪上加霜的是,金居個股期貨自9/1起被交易所祭出「禁下新單」措施,只能進行反向平倉,加上**日東紡(Nittobo)**宣布斥資150億日圓在日本福島新建產線,擴充高階玻纖布(T-Glass),預計2026年第4...<詳全文>
|
五大集團7–8月漲幅統計
以下依據你提供的完整數據表(7/1收盤價、8/29收盤價與漲幅),針對鴻海、光寶、台塑、聯華神通、華新麗華五大集團進行整理,並進一步討論「AI時代後期最可能的大贏家」。
爆發王:光寶集團–金居封神
這波最狂,非金居(8358)莫屬。
7/1收盤58元,8/29衝到217.5元,漲幅+275%,整體表現令人驚嘆。
為什麼?因為金居做的就是銅箔基板,AI伺服器、電...<詳全文>
|
本週指數高檔震盪整理
本週台股指數維持在高檔震盪,市場焦點集中在輝達財報。雖然營收與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但第三季成長指引偏保守,導致股價於周四盤後一度重挫5%。不過,黃仁勳持續看好新一代Blackwell晶片推動未來業績成長,最終收盤僅小跌0.79%,市場信心逐漸回穩。
軍工族群持續火熱
軍工股本週成為最大亮點,吸引市場資金集中湧入。漢翔(2634)單週大漲超過30%,表現極為強勢;龍德造...<詳全文>
|
股市投資人常聽聞「九月魔咒」或季節性效應,意指每年九月台股表現疲弱、下跌風險較高。為了驗證這類說法,我們根據2015年至2024年(近十年)及2020年至2024年(近五年)的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月線)數據,統計每月上漲機率與平均漲跌幅,深入分析九月、十月是否真的較容易下跌,以及背後可能的原因。
數據統計表與解讀
我們整理加權指數在各月份的平均表現,觀察近十年與近五年的差異:
不含息:價格...<詳全文>
|
近期櫃買市場落後補漲,其中以中光電(5371)與金居(8358)股價最受市場矚目,但隨之而來的是籌碼快速集中、融資大增下反而大戶籌碼愈發集中,法人態度也隨之轉變,引發投資人對高檔風險的關注。兩檔個股題材雖不同,一檔靠軍工的無人機題材、另一檔受惠伺服器高階銅箔需求,卻出現了相似的籌碼變化:大戶紛紛進駐、散戶逐漸退場,主力融資配合法人急拉股價。金居甚至在現貨處置交易後,資金全部往金居個股期中流竄,讓期...<詳全文>
|
強韌電網計畫提前2028年完成,除了重電股!電線電纜同步受惠!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原訂十年完成,但政府已決定提前至2028年,總投資規模5,645億元,遠高於許多其他基建計畫。隨著政策加速,線纜族群迎來一波史無前例的訂單潮。台電7月公告的82億元高壓電纜標案中,華新拿下16.1億元、華榮約7.38億元,華電、大亞、宏泰、合機等也各有斬獲,確立產能排程至少到後年。
訂單滿手:產能吃緊,營收動能...<詳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