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公布新關稅清單,台廠海外布局承壓
川普目前已公布23國的關稅清單,稅率除了菲律賓為20%外,其餘國家均超過25%。其中與台灣產業競爭激烈的日韓被課25%,而多數台廠設廠地如:泰國36%、印尼32%、菲律賓為20%以及上週公佈的越南20%。雖然台灣稅率尚未公布,但川普表示接下來稅率將落在15~20%之間,引發市場對台廠海外產能配置與出口競爭力的高度關注。
台積電營收月減17.7%,財測...<詳全文>
|
電子紙龍頭元太科技(8069)公布第二季財報,營收達新台幣106.25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年增率高達38.8%。但在六月營收公布後,股價不漲反跌,甚至出現一波明顯重挫,引發市場對其基本面與未來展望的激烈討論。
一、Q2營收亮眼,銷美電子紙提前拉貨
根據元太公告,第二季營收來到106.25億元,主要來自以下三大動能:
電子貨架標籤(ESL)持續滲透歐洲、日本零售通路,以及中國電商智...<詳全文>
|
2025年7月7日,川普祭出關稅信函,對日本、韓國課徵25%對等關稅,市場瞬間一片譁然。你是否也以為,這會是亞股的大災難?
但現實證明——不是。
韓國股市不但沒有崩盤,反而一路上漲,到7月10日更創下波段新高。日本股市同樣抗跌有撐。這代表什麼?
如果我們一直等著「事情明朗」再來投資,那麼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行情從眼前流過。
但如果你有一套穩定的「技術型態操作邏輯」,不但能在事件衝擊下避開風險,更可...<詳全文>
|
台泥(1101)股價持續探底,今日(7/9)最低來到24.05元,年初以來跌幅已超過兩成,讓不少長期投資人感到困惑與不安。儘管台泥與台塑一樣,長年被視為「台字輩」的穩健存股代表,而台泥也因美國市場僅佔營收不到1%,被認為在川普對等關稅政策下,有望成為資金避風港。
然而,隨著2025年台灣正式開徵碳費,對高碳排產業帶來實質成本壓力,加上越南水泥持續傾銷本地,讓原本看好的防禦型定存股,反而面臨內外夾...<詳全文>
|
2025年以來,台達電(2308)股價強勢上攻,短短三個月漲幅超過65%,歷史新高來到461.5元,市值接近1.2兆元,超越富邦金(2881),成為台股市值第四大公司。這波漲勢背後,有法人資金大舉進場的強力推升,截至7月7日,外資持股高達173萬張、投信持有逾85,000張。
台達電目前AI營收占比約20%出頭,公司表示第二季營收優於第一季,市場期待六月份營收繳出好成績,但投資人需留意過去台達電...<詳全文>
|
亞光(3019)公布6月營收達25.7億元,月增14%、年增22%,連續數月呈現上揚走勢,原本市場期待營收利多能帶動股價上漲,未料亞光股價卻持續走低,近幾日表現疲弱。主要原因在於,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生產計畫驟然踩煞車,衝擊相關供應鏈,也使得過去因機器人視覺題材而大漲的亞光股價出現明顯走弱。
儘管此次特斯拉暫停Optimus拉貨,造成供應鏈股價短線下挫,但其下跌主因為技術調整所引發的短...<詳全文>
|
一、川普為什麼能連任?
川普能夠兩度當選美國總統,最核心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說出了很多人心裡想說、卻說不出口的那句話:「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句話簡單、有力、情緒飽滿,不需要複雜政策,只需要一種「我們曾經最強、現在被看不起、我要幫你找回自尊」的情緒共鳴,也成了民粹的口號。
即使川普過去發表了許多仇恨言論、性別歧視、種族偏見的言語,選民仍然選擇相信他,因為他讓人「感覺有希望、有方向、有代表」。...<詳全文>
|
大而美法案效應推升台積電走勢
本週台股指數雖處於震盪整理格局,但台指期表現強勢,因多檔重量級權值股除權息,點數蒸發使指數表現空間不大,台積電表現相對強勢,主要受到川普《大而美法案》推進的激勵。該法案在鼓勵大型企業於美國本土擴廠,半導體業者在美設廠的投資稅額抵免比率從25%增加到35%,台積電建廠成本將降低。
外資期貨空單續增,兩手策略持續
儘管權值股撐盤,但期貨市場顯示外資偏空立場未...<詳全文>
|
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關稅自原本的46%降至20%。台股中越南營收比重較高的公司,早盤紛紛大漲慶祝,紡織與網通概念股如啟碁(6285)、中磊(5388)、聚陽(1476)、儒鴻(1476)等全面開高;然而,同為紡織股的寶成(9904)在昨日漲停後,今日卻重挫6.9%。看似是一場值得開香檳慶祝的慶功行情,實則僅是不確定因素消除後的一日煙火。
一、協議重點:不是「降低關稅」,而是「市場全面開放」
...<詳全文>
|
封測族群進入除權息高峰期,市場氣氛熱絡,首先登場的欣銓(3264)已於6月24日完成除息並當日成功填息,成為今年一日填息的指標案例,也讓投資人對接下來的封測股除息行情寄予厚望。其中,市值最大的日月光控股(3711)於今(7月2日)除息5.3元,盤中一度上漲至144元、填息幅度超過七成,氣勢逼人,卻未能維持強勢,終場未完成一日填息,且爆出近一年多來最大成交量,反映出短線賣壓沉重、預期落空。這樣的反差...<詳全文>
|
馬斯克與川普,又又又吵架了!
在這場堪稱「全世界最轟動分手大戲」持續上演中,兩位超級影響力人物不僅再次隔空開火,也讓特斯拉股價下跌超過4%,還牽動整個市場的敏感神經。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遭馬斯克痛批為「將使百萬人失業」,也有分析指出,當前財政恐將讓美國破產,市場資金去留難測。
此外台美關稅談判進入尾聲,市場一度鬆了口氣。但你是否想過——真正的風險,也許才正要開始?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日前...<詳全文>
|
南亞科(2408)在市場對DDR4短缺漲價聲中衝上波段高點61.5元,短短不到兩週時間,股價便一路下殺至7月1日的49.5元,跌幅高達19.5%。期間日K線更出現「連六黑」,宣告這場因DDR4停產、供給急凍所引發的軋空煙火,正式熄火。當初的記憶體漲價人人追買,如今已轉為認賠回補與信心退潮,這波行情走到盡頭,投資人該如何看待這類規格退場下的行情?
一、DDR4退場型短缺造就報價極端異象
與一般景...<詳全文>
|
2025年7月1日,台股再度上演驚奇戲碼。早盤受到匯率與彭博報導台灣與美國關稅幾乎達成協議等利多帶動,加權指數一度大漲近500點。
央行6/30技術性貶值:為第二季財報「護航」?
市場廣泛傳言,6月30日央行於尾盤明顯出手干預匯市,讓台幣短時間內由29元強升區段重貶至29.9元,幅度驚人。由於6/30正好是Q2結帳日,資產負債表採期末匯率(EOM)計算,這個突然的貶值操作,立即大幅縮小企業帳上...<詳全文>
|
台股即將進入,今年風險最集中的月份。政策變數、地緣政治、關稅期限以及最後的第二季財報,恐將使台股開始轉弱。面對這樣的局勢,投資人該如何分辨風險層級、調整持股結構,避免自己的本金受到傷害?
台股七月四大風險壓境,市場震盪恐加劇
一、外資空單重壓,籌碼結構明顯轉空
近期期貨市場上,外資空單再度突破五萬口大關,顯示外資熱錢來台之下,雖一邊買進台股現貨,卻同步對現貨部位進行避險操作,瘋狂布局台指期空單...<詳全文>
|
卜蜂(1215)6月27日收盤價大漲至125元,單日上漲4.6%,創歷史新高。除了基本面轉強,近期台幣升值也是推動股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從2024年第四季起,卜蜂的毛利率與營益率開始顯著提升,今年第一季毛利率達21.42%,營益率則為13.79%,表現亮眼。
匯率利多壓低成本,基本面同步改善
台幣升破29元大關,對高度依賴進口飼料與肉品原料的卜蜂來說,進貨成本同步降低,讓利潤空間明顯提升。公司同...<詳全文>
|
外資期貨空單再擴大,台幣升值加劇出口壓力
本週外資期貨未平倉空單再度突破五萬口,週五空單來到52,681口,顯示外資雖有現貨買盤進場,仍持續以期貨避險對沖。匯市方面,新台幣強勢升破29元整數關卡,創近年來新高,反映美元指數走弱與市場資金回流亞洲趨勢。然而,台幣升值對出口產業形成壓力,尤其工具機族群哀鴻遍野。
00929換股效應延燒,文曄成短線焦點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00929)最...<詳全文>
|
在台股充滿AI題材的這一波行情中,電子五哥的英業達(2356)與緯創(3231)在2023年起漲時,可說是並肩同行,但到了宣佈對等關稅重挫之後,股價走勢與籌碼面卻出現明顯分歧。
你是否曾聽過一句話:「老闆的話要聽,籌碼更要看」?
在投資市場中,公司老闆的話確實有參考價值,畢竟他們最接近訂單與產業真相。但也要注意,老闆在公開場合不能講得太明白,尤其對於未公告的營收、獲利與重大訊息,有法律限制不得...<詳全文>
|
今日(6/25)AI伺服器族群再度成為盤面焦點,除了機殼股偉訓(3032)、勤誠(8210)持續強攻外,緯創(3231)在震盪整理後也強勢再起,收盤大漲5.5元至125.5元,漲幅達4.58%,寫下波段新高。與此同時,子公司緯穎(6669)同步走高,收盤上漲195元至2710元,漲幅達7.75%,展現市場對AI伺服器需求前景的高度期待。
在此背景下,市場目光迅速轉向兩檔即將登場的除權息重點股:廣...<詳全文>
|
近期進入除權息旺季,不少高殖利率股票除權息當日表現慘淡,有的甚至開低走低直接破底,像瑞儀(6176)就在上周五除權息日(6/20),直接跌破了對等關稅時出現的最低點138元,今日(6/23)股價更是一度來到127.5元,但有一檔個股卻在這幾年默默成為大家心中的定存股-飲料業代工霸主:宏全(9939)。
近年來隨著海外擴廠與長約穩定成長,加上殖利率穩定(近十年平均約4.4%)、營收連年創高,宏全2...<詳全文>
|
今日(6/20)除息的東陽(1319)、瑞儀(6176)、達方(8163)等殖利率超過5%的個股,竟無一幸免地同步重挫,跌幅皆超過5%,更可怕的是這些個股都沒出現除權息行情,其中東陽(1319)更是一路下跌,不計算現金股利的情況下,跌幅也超過30%以上,「股利進口袋、股價出大血」成了本周的劇本,高殖利率,是否已經從護身符變成了毒藥?
高殖利率股,除息就重挫將成為常態?
傳統觀念認為,「高殖利率...<詳全文>
|
|